研究生院
学校主页
导航
首页
研院概况
研究生院简介
机构设置
院领导
招生工作
博士招生
硕士招生
政策文件
历年数据
培养工作
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国际交流
创新实践
教学成果
学位管理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授权点
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授予
优秀成果
相关规定
学生工作
学籍管理
相关规定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联合培养基地
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成果
校企联培
工程硕博士专项
地方高等研究院专项
实验室联培专项
科研院所联培专项
产教融合基地专项
管理规定
招生工作
培养工作
学位与导师
学生工作
专业学位
资料下载
招生工作
培养工作
学位与导师
学生工作
专业学位
其他
信息公开
研究生招生情况
考试成绩
录取名单
学位评定委员会公告
其他
教学周次
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
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关闭
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实验室联培专项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工程硕博士专项招生培养简介
关闭
华东理工大学-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硕博士专项招生培养简介
通知公告
More+
关于开展2025年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月的通知
04.16
17家示范基地·近300个研究生实践岗位等你来 ——202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岗位已发布!
03.24
【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岗位征集】
02.26
华东理工大学关于启动2025年度研究生一流特色课程项目建设的通知
01.25
关于启动2025年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高水平会议和访学项目工作的通知
12.11
关于开展“张江树优博培育计划”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项目工作的通知
12.11
信息动态
More+
04.22
2025
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南疆高校教师专项硕士研究生调剂通知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25年“骨干计划”南疆高校教师专项硕士研究生调剂录取等工作的函》相关要求,我校南疆高校教师专项(以下简称“南疆教师专项”)尚有部分计划,现开展调剂工作。一、南疆教师专项调剂相关要求1.考生不限民族和生源地,毕业后定向南疆地区高校就业(服务期限不少于3年)。2.南疆高校教师专项协议附后,请调剂考生认真阅读协议,知悉协议的核心内容,确保本人能履行协议相关责任和义务。3.报考普通硕士生计划的非在职考生或工作单位为南疆地区高校的在职考生,必须符合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考生),且目前尚未被录取,可申请调剂。4.调剂系统公布计划为普通类计划余额,但实际录取为南疆教师专项计划(备注中会明确: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南疆教师专项调剂)。5.调剂考生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进行报名,其他渠道报名无效。考生复试前须签署《申请调剂承诺书》(附后),方可参加复试。二、调剂专业、人数及分数相关要求专业学习形式人数一志愿专业及分数要求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非全日制4https://cise.ecust.edu.cn/2025/032
03.28
2025
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办法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按照上级关于复试录取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一、招收调剂的院系、专业我校个别专业因上线生源相对不足接收调剂,具体专业见下方表格。院系调剂方案将按照教育部要求发布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二、调剂基本要求1.符合我校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非定向就业考生(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除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定向就业考生。申请调剂我校非全日制专业的考生,拟录取后需签订《华东理工大学招收定向就业协议硕士研究生协议书》。2.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3.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学科国家线A类考生基本要求。4.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且初试成绩同时符合调出专业和调入专业国家线A类考生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我校接收调剂学科的普通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达到国家线A类考生基本要
03.24
2025
华东理工大学各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实施细则
学院复试细则链接001化工学院https://hgxy.ecust.edu.cn/2025/0322/c14721a176619/page.htm00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https://chem.ecust.edu.cn/2025/0322/c6646a176610/page.htm003生物工程学院https://biotech.ecust.edu.cn/2025/0322/c7799a176611/page.htm004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https://mech.ecust.edu.cn/2025/0323/c10994a176646/page.htm0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https://clxy.ecust.edu.cn/2025/0322/c13645a176622/page.htm006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https://cise.ecust.edu.cn/2025/0323/c7692a176638/page.htm007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https://zhxy.ecust.edu.cn/2025/0322/c6481a176617/page.htm008药学院https
03.21
2025
华东理工大学关于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4〕4号)《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5〕4号)和《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25年上海市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沪教考院社考〔2025〕4号)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严格执行政策,严守工作纪律,规范录取行为,强化监督管理,优化考生服务,切实做好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各项工作,确保公平、公正、科学。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工作的根本标准,牢固树立“考试招生育人”的理念,着力选拔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以德为先,把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作为复试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对学生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科学精神、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考查,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落实学
悟思想伟力 建时代新功
More+
10.31.2023
【悟思想伟力 建时代新功】研究生院党支部赴国歌展示馆参观学习
上海是国歌的诞生地,10月27日下午,研究生院党支部组织党员赴国歌展示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国歌展示馆,重温国歌故事,追寻红色记忆。国歌展示馆坐落在杨浦区荆州路国歌纪念广场西南侧,由序厅、国歌诞生厅、国歌纪念厅、国歌震撼厅、我和国歌厅等6个部分组成。馆内以国歌故事为主线,全面展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传播、立法及其深远影响。在参观过程中,党员同志们认真仔细浏览着关于国歌的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不时驻足观看,仔细聆听讲解并交流讨论。在历史文物和影像前,党员们仿佛回到了二十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广大中华儿女高唱国歌,团结一心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以不屈的精神、众志成城的决心和力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最后,党员同志们在《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前,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国歌是国家的精神象征,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前进。通过本次活动,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要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信念、执着奉献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尽职尽责,为学校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传承、发扬红色基因。
06.29.2023
【悟思想伟力 建时代新功】华东理工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 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
6月18日,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暨“落实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交流研讨会在徐汇校区举行。学院将依托学校优势科技力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改革,探索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图片说明: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卫胜,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江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庆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刚,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淳,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装备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巩峰,以及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校长轩福贞、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出席大会并共同为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图片说明: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致辞轩福贞在致辞中对上海市、行业协会、各合作企业长期以来给予华东理工大学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研院快讯
More+
04.25.2025
副校长王慧锋一行赴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调研交流
4月23日上午,副校长王慧锋带队赴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调研,召开人才培养交流座谈会并签署“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2.0合作协议。座谈会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校与科研人才发展部部长曹新方主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研究所所长朱立峰对王慧锋副校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华为公司在研发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践成果。王慧锋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长期关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学校与华为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合作基础,期待双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和模式创新,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数智人才。华为上海研究所高校系统部部长熊张亮介绍了华为及上海研究所相关情况。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杜文莉介绍了学校在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方面的成效。双方围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合作难题揭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会前,王慧锋一行参观了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研究生院、教务处、信息化与数据管理中心、卓越工程师学院、化工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以及华为技术有限
04.14.2025
华东理工大学2024年度赢创奖学金颁奖活动举行
近日,2024年度华东理工大学赢创奖学金颁奖活动在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举行。赢创交联剂业务线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唐蒙、赢创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程大年、赢创大中华区战略项目及研发创新总监刘欣竹,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孙洪锋、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孟庆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戴诚安,以及化工、化学、材料学院的三十余名学生出席了本次活动。图片说明:颁奖合影颁奖仪式上,孙洪锋向赢创公司支持我校教育事业、褒奖优秀学子表示感谢,对获奖学生表示祝贺,希望同学们勇于创新、追求卓越,践行责任、服务社会,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程大年介绍了公司最新的发展情况,期待与我校在科研发展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携手为化学、材料及生命科学等行业的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材料学院魏展鹏作为获奖学生代表介绍了获奖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发表获奖感言。图片说明:分组交流为发挥奖助育人的重要作用、加深对特种化学行业认知,本次颁奖活动特意安排在赢创工业集团的生产一线。颁奖仪式后,赢创大中华区战略项目及研发创新总监刘欣竹博士为同学们分享了近期赢创最新科研成果与技术进展,介绍了未来
04.11.2025
研工部联合体育学院、校医院开展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
为全面提升校园安全防护水平,着力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4月8日下午,研工部联合体育学院、校医院,邀请徐汇区红十字会为我校研究生辅导员开展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此次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分组实操+现场考核”的模式。培训活动开始,徐汇区红十字会的专业讲师通过生动的图文演示和视频讲解,系统介绍了心肺复苏术(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指南。讲师还重点讲解了气道异物梗阻的识别与处理原则,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等创伤救护的规范步骤和注意事项。培训过程中,徐汇区红十字会讲师运用经典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使复杂的急救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容易上手。实操演练部分,讲师们利用人体模型和模拟教具,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操作流程,并指导学员分组进行模拟练习。参训教师反复练习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深度和人工呼吸技巧,确保动作规范、有效,并重点学习如何快速判断伤者意识状态。针对气道异物梗阻,辅导员两两配合,充分演练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救护环节中,讲师现场教授了绷带螺旋包扎、环形包扎、三角巾膝关节包扎等实用技巧,帮助每位学员正确掌握创伤止血与包扎的急救
04.10.2025
落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研究生校企联合课程赋能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
校企联合课程作为连接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重要桥梁,正成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关键路径。高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发课程,将行业前沿技术、产业切实需求、工程实战案例引入课堂,将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前了解行业的动态。为深化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十四五”期间,我校加大研究生校企联合课程建设力度,积极吸引企业首席专家、高水平专家深度参与研究生的课程建设,组建校企联合课程团队,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设计、教材开发、实践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打造一批融合产业前沿与工程实践的高质量校企联合课程。2025年,全校共申报研究生校企联合课程12门。2025年3月19日,专家组在校研究生院806会议室对申报项目开展评审。经专家评审,最终立项9门(立项清单见下表),涵盖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这些课程由我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学校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图片说明:2025年立项建设的研究生校企联合课程据悉,“十四五”期间,学校已建成14门高质量校企联合课程,形成了一